无需作料浓墨重彩的诠释,粤菜之美在于感受食材本身的味道,“清鲜嫩滑爽香”六字可概括其风味特色。探索每道食材的奥妙之处,挖掘每道粤菜的灵魂之美,在质和味之间任意游走,便是张伟胜每天的工作。
从小喜欢做菜,
18岁开始接受严苛的厨艺训练。
现在的他已是米其林一星的大厨。
不仅如此,
张伟胜还是 90后
粤菜品牌“为食家”的创始人,
每天坚持用最好、最新鲜的食材,
为每位顾客带来最顶级的味蕾体验。
创业6年,当初40平米的小店
已发展成了400平米的餐厅。
张伟胜
从小励志当粤菜师傅,曾参加严格厨艺训练
“当厨师,在粤菜江湖创出一片天地”是张伟胜从小到大的梦想。
不管是在家做菜“练练手”,还是在学校积极参加厨艺比赛,张伟胜一直坚定不移地向梦想靠近。
18岁那年,张伟胜已下定决心到在香港号称“粤菜少林寺”的“利苑酒家”好好打磨厨艺,练就一身本领。他说,在香港不少酒家有“名人饭堂”之称,无须大肆宣传,名人政要也经常光顾。利苑酒家便是其中之一。
回忆起自己的学习历程,他说,创始人对食物要求极高,继承父亲军人的气魄,管理极严格。“酒店采取“军训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员打破之前掌握的所有规则,一切从零开始,严格的程度可以用“地狱般的训练”来形容。
“有同事扛不住压力进来半天就离职了,也有同事被罚将酒店的规则抄写100遍,留下来的可以算得上是条“硬汉子” 张伟胜说。凭借着对做菜的执著和热爱,他在这段艰难的时光中沉淀了最好的自己。
从厨师到餐厅经营者,大胆走向创业之路
继续留在利苑,还是创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2013年,23岁的张伟胜给自己出了一道艰难的考题。张伟胜分享到,碍于高昂的成本压力,在香港创业往往需要巨大的勇气。加上餐饮业早已属于红海市场,竞争激烈,想要外出创业,实现从厨师到餐厅经营者角色的转变,考验的不只是做菜的本事,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未知的风险和失败的可能。
“当我说出创业的想法时,家里人都以为我疯了。朋友们也以为我只是开开玩笑,拿他们消遣。” 张伟胜说。
风险的背后是机遇,挑战的压力下亦是对崭新生活的期待,既然坚定了自己的路,便要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将创业蓝图落地实现,开启生活事业的新篇章。
经过前期的密集筹备,终于在2014年,属于张伟胜自己的第一家餐饮店“为食鱼”在香港岛东大街顺利开业了。然而开业后,餐厅运营并未有预期中顺利,除了第一个月少有盈利外,餐厅经历了连续10个月的亏损。
“在那一年中我完全不敢回家,生怕家里人知道了情况,会劝我放弃。”张伟胜说。但亏损的时间里,张伟胜并没有被焦虑的情绪掩盖了自己前行的动力,而是不断地反思改进餐厅不足的地方。
坚持10个月之后,餐厅的生意反亏为盈,不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也积累了一定的名气。
冲破舒适圈,“从香港到东莞创业”
2018年,乘着发展大湾区的东风,张伟胜决定再次挑战自己的舒适圈,带着自己的品牌走出香港。不断降低初创门槛、不断优化行政服务、租金成本友好的东莞吸引了张伟胜,他将这里作为扩展市场,打响品牌的第一站,于是“为食家”便在金月湾广场诞生了。刚来东莞的张伟胜,“两眼抹黑”,对东莞的市场环境一无所知,该去哪里进购原材料?菜单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以更好地迎合当地的口味?该如何进行市场营销,让更多人认识这个品牌?成为了张伟胜一道道需要突破的难题。
在他看来,人生的美妙之处便在于不断突破自己,辉煌时不骄傲,低谷时不气馁,人生要有清零和重新出发的勇气。“创业容易,守业难”,张伟胜相信,品质才是最好的广告,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每个细节都值得认真对待,每道作品都值得全力以赴。
一切都重新归零。如今,经过两年的打拼,“为食家”已在莞站稳脚跟,落地开花,他用实力打动了一个个对粤菜有追求的人,而东莞也成为了他第二个家。不同于香港快速的生活节奏,东莞宜居舒服的生活环境,让张伟胜在创业之外,亦感受到了生活另一面的美。
“以前在香港总是讲究效率,追求速度,我需要一直奔跑,无暇欣赏生活的美。而在莞创业让我找到工作和生活间的平衡,闲暇之余,我可以有时间感受自然的气息及健身的快乐,把握住生活慢下来的美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