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谌强
深秋时节的岭南,树绿花红,温暖怡人,金色的阳光像收获的喜悦一样洒满大地——当一轴别样的画卷在莞城美术馆举办的“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的开幕式上徐徐展开时,观众们惊喜地发现,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十年来莞城美术馆举办的重要展览的名字,以此拉开了“莞城美术馆十周年馆庆”系列活动的序幕。一轴长卷仿佛一条长路,镌刻着莞城美术馆这个在国家美术馆系列的“末端”、却孜孜以求不断创造着辉煌的基层美术馆十年来走过的求索足迹。
摄影/谌强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张穆个人作品展,也是首次对张穆生平及艺术成就进行展示的专题研究展,更是莞城美术馆向正在迎来的新时代献礼的耕耘收获。建馆十年来,莞城美术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相继策划、挖掘和研究并最终呈现在广大参观者面前的“写其心、传其神·邓白艺术回顾展”、“冰韵鸿图·黎冰鸿艺术研究展”等东莞文化名人、艺术大家的专题展览,“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是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美术展览系列品牌的最新成果,莞城美术馆以此为馆庆十年系列活动揭幕,在收获的喜悦中,也对未来的本土艺术挖掘研究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莞城美术馆是隶属于东莞市莞城街道的一个基层美术馆,是广深之间一座小城里的小馆,却从未因地偏而偏安。十年前,莞城美术馆建成开馆伊始,就根据自身的环境和条件,确立了“关注本土,传播经典”的办展理念,将研究和推广东莞本土艺术家作为美术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围绕广东和东莞本土艺术特色,举办了大量优秀本土艺术家、文化名人的展览,有效地促进了对本土文化艺术的发掘与传播,也使东莞民众对本土文化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莞城美术馆精心策划、研究和推出的本土艺术家系列展览,获得了文化部的褒奖和各地美术馆同仁的认可,成为业内有口皆碑的一个系列展览品牌。
摄影/谌强
东莞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明清以来,艺术大家、文化名人宛若群星璀璨。莞城美术馆扎根这片文化艺术沃土,深耕勤垦,坚持自主策划,深入研究梳理,相继推出了“写其心、传其神·邓白艺术回顾展”、“继往开来·卢柏森艺术回顾展”、“冰韵鸿图·黎冰鸿艺术研究展”、“向经典致敬”系列展览、“东莞本土艺术家推广计划”系列展览和“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以独具特色而富有成效的本土艺术家系列展览,在使之成为中国艺术研究中独特的“东莞视角”同时,也对当代东莞艺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摄影/谌强
邓白先生是东莞文化史上的艺术大家和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名家。莞城美术馆立足岭南文化和传播本土艺术,与东莞市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携手推出了“向经典致敬:写其心、传其神·邓白艺术回顾展”,梳理和展示了邓白先生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及贡献,其中,邓白先生的陶瓷作品首次在东莞乃至广东地区集中展示。这一展览荣获了文化部“2015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油画家黎冰鸿是广东东莞凤岗人,早年跟随李铁夫学油画,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代表作有《南昌起义》、《水电站发电了》、《黄昏出击》等。莞城美术馆典藏研究部王丹策划的“冰韵鸿图·黎冰鸿艺术研究展”凭借清晰的学术脉络和本土特色,从全国参加复评的三十余个展览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文化部“2016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
摄影/谌强
卢柏森先生出生于东莞莞城的书香之家,他的油画创作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其艺术风格、创作思想和为人品性都对后辈们影响深远,其后学冷军、郭润文、樊枫等当代知名艺术家,都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喜人贡献,慰藉了卢柏森先生培育后学的初衷。去年,莞城美术馆推出的“继往开来·卢柏森艺术回顾展”,回顾了卢柏森在中国油画史中做出的实践、追求与贡献,对本土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推广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摄影/谌强
在大力挖掘和传播已故东莞文化艺术名家的基础上,莞城美术馆又适时推出了“东莞本土艺术家推广计划”系列展览。去年夏天推出的“何锐志微雕作品展”,使东莞莞城人何锐志先生成为这个本土艺术家推广系列的首位艺术家。何锐志先生幼承家训,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近年来,其微雕创作日趋成熟,于毫发之间运刀自如,于方寸之内展现气象万千,让观者叹为观止。
莞城美术馆最新推出的“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对明末清初岭南杰出的诗人、画家张穆的艺术进行了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并以研究展的风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展览分为“天骨超俊”、“文人抒怀”、“诗文印心”、“文脉传承”四个部分,展出了张穆绘画作品二十七件(套),以及张穆诗词、书法、篆刻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在展示东莞本土艺术名家张穆的艺术生平、斐然成就及精神品格的同时,也生动呈现了东莞本土艺术的传承性和包容性。
摄影/谌强
张穆是广东东莞茶山镇张家围人,明万历三十五年生于广西柳州,字尔启、穆之,号铁桥,年轻时时尚勇好学,常怀报国壮志。张穆得曹学佺举荐而从戎,曾随张家玉募兵,抗清失败后,归隐还乡,以布衣之身、志士之心爱国忧民、为诗为画。他是一位金戈铁马的志士和不仕新朝的遗民,更是当时岭南地区杰出的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大家,其艺术成就非常全面,在岭南地区乃至中国古代美术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是莞城美术馆建成开馆十周年,也是张穆诞辰四百一十周年,作为本土艺术家挖掘、研究和展览系列这一品牌的最新项目,以及馆庆十周年系列展览及活动的揭幕展览,莞城美术馆对此进行了精心策划,并与国内相关专家联系沟通,奔走于收藏张穆艺术作品的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搜集、求证,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在各相关单位和专家、领导的鼎力支持下,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文献整理,将即使熟悉了解张穆的专家也为之眼前一亮的“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呈现在观众面前。除张穆的二十七件(套)绘画作品外,还有张家玉作品一件及容庚手稿文献。展览中的绘画作品来自于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东莞市博物馆,手稿文献来自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摄影/谌强
东莞很多艺术家能够为世人所熟知,离不开同为东莞人的学术大师容庚的不懈挖掘和传播。今天许多文博机构珍藏的张穆作品,都是容庚先生收藏与捐赠,他的义举为传承莞邑悠久的文脉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容庚曾撰写《张穆传》,并参与辑录至乐楼本《铁桥集》,为后世了解研究张穆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容庚的《张穆传》手稿也在“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中与参观者见面。张穆故乡的东莞茶山镇也以展板形式同时展出了张穆的艺术成就。
摄影/谌强
“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开幕之际,来自各地的美术专家,在展览学术交流会上探讨交流,张穆的艺术特色及成就、东莞历史文化的特色、莞城美术馆发掘研究本土文化的方式方法,以及地方美术馆在本土艺术史研究中所起的作用等,都成为与会专家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摄影/谌强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阮华端说,广东省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特别是书画藏品进入基层美术馆展出的机会很少,张穆的绘画作品到莞城美术馆展览,也是广东省博物馆对莞城美术馆硬件、软件设施等进行了解权衡后认真决定的,此次“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张穆藏品基本都来了,莞城美术馆团队在谢均馆长的带领下,把“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做得很好。
摄影/谌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明清美术史专家任道斌说,他曾研究张穆,但很难看到张穆的原作,这次在莞城美术馆看到那么多张穆的原作,让他非常高兴,这对莞城美术馆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张穆是东莞人,他的个人作品展对东莞文化的推动很有帮助。莞城美术馆的展览工作做得非常仔细,不仅是对张穆作品的梳理研究本身,对历史渊源等也都做了很深入的研究,而且还把张穆的诗文、生平资料都汇集起来了,使他对张穆了解得更多。任道斌说,一个基层美术馆把工作做得那么全面、那么细致,是值得特别肯定和表扬的。
“闲塘九月雨潇潇,清浅残荷曲木桥。一派烟光思无限,好裁秋水上清绡。”当莞城步步高小学的学生在“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开幕式上朗诵张穆诗《黄岗道上》时,人们无不为本土艺术家张穆的人文情怀而感动。东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既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此次“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正是对千年莞邑文脉的弘扬,是对优秀岭南文化的传承……正在展厅里静静等待着展览揭幕的张穆画作,仿佛也感受到金风吹拂,画轴上的骏马正从久远的历史苍茫中向今天奔驰而来……
摄影/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