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古仔”
21世纪的今天,想看大象、狮子、老虎等大型动物,大伙就一定得到动物园里“隔笼观望”。但是,小伙伴们是否幻想过曾有大象在莞城大地上奔跑?今天,莞城君就来给大家讲述一头大象乱吃莞城农民伯伯粮食,最终被“镇压”的故事。
镇象塔
据清代陈伯陶《东莞县志》载,南汉时期,每年秋天群象踏食百姓田禾,县令派人捕杀之。又恐象魂作怪,大宝五年即南朝宋建隆三年(962)禹余宫使邵廷 买地,聚象骨,建石塔庙。塔四旁加甃以石入地,不知多深。塔身出地面四尺余,八面,面宽六寸,每面上勒大士象,下面刻序文及咒语,行楷书写,约千余字。
另传,宋代有一和尚从印度骑一匹白马、带一头大象来莞,建一简陋小佛寺,以宣传佛教。当时寺尚未建成,附近一片荒凉。那头大象食量极大,饲料不足。一晚,大象走到今罗村地方,吃了田中一片禾苗。次日农民发现田中禾苗失去,甚感惊奇。第二天同样发现田中禾苗又失去一片,心中愤怒,于是到附近窥视。半夜发现一只“庞然大物”在田中吃禾苗,以为是妖怪作祟,便向县官报告。县官召集绅士讨论如何捉妖。那印度和尚也参加讨论,假称是象精作怪,并说自己有法术降伏此象精。县官信以为真,并表示如果能降伏象精,捐款重建那间佛寺。此后,印度和尚把大象密关起来,并假作佛法。从此田中禾苗无损。县官就发动捐款,扩建佛寺。那大象因缺乏饲料,饿死。印度和尚把大象埋在离佛寺不远(今象塔街)的地下。过了一段时间,印度和尚因传佛教的需要,放出声气,说象精虽被收在地下,它还会钻出来作祟,需建一座石塔和一座亭子,并用铁杆围住四周,压住象精,才不会钻出来害人。群众因有迷信及害怕心理,遂捐款给印度和尚。印度和尚请石工打了一座有佛象的石柱塔,安装在埋葬大象的地面上,建了亭子,围上铁栏杆,成为莞城历史名迹。
小知识
石经幢(镇象塔)原立于资福寺(其址在今莞城中心小学)前,为东莞篁村人邵廷琄于南汉大宝五年即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所造,目的在于镇住野象之灵魂,因此石经幢俗称“镇象塔”。后又将石经幢所在街道命名为“象塔街”并沿用至今。
“镇象塔”现时已移至东莞市博物馆安置,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看看吧!